Everything DISC? 别瞎扯淡了!

原创 夏勇军 

2018-04-11 06:30

1.识人最怕有偏见

如果你认为所有东北人喜欢忽悠,所有四川人都懂得享受,所有上海人都很精明,所有河南人都是骗子,那么你就错到活该没朋友!这种把人按照不同地域分成不同类型,并且赋予他们固定特征的做法,是对人的偏见。
同样的道理,如果你认为乐观的人都不顾风险,健谈的人都喜欢社交,自律的人都很严谨,那么你也同样存在识人的偏见。这种偏见把人的个性分成几种类型,将一些特征固定在这些类型上,并试图用几种类型来框定所有的人类!


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,也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,我们不应该简单地把人分成几种类型:比如乐嘉的几种色彩、荣格的几种类型、甚至是MBTI的十六种组合!


自然是丰富多样的,人类也是五彩缤纷的,对人的多样性的承认,是看到人的差异的第一步!如果只是用几种类型来区分人,世界上就只有几种人,我们就看不到人和人之间的差异,看不到活生生的人的内在细节。


但是这种把人划分成不同类型,并且给不同类型贴上标签的偏见做法,就如同呼吸空气一样普遍和常见。这种偏见有很多,比如:小时候吃过苦的、农村长大的孩子,就比较勤奋能吃苦;老师的子女都是乖乖孩子,一般不会有太大的成就;喜欢跟人打交道的,一定很容易做好销售……。但实际上这些判断并不是真的,幸好也不是真的!

2.偏见源自愚蠢

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偏见,如果一定要找到一个原因的话,那么答案一定是“愚蠢”!


愚蠢的一部分,是先天遗传的,主要来自两方面的心理作用:1是人们的原型思维(Prototype);2是人们的证实偏差。愚蠢的另一部分,则是后天的,是个人在后天的懒惰不思考!


首先是原型思维,由于人们的认知资源的限制,通常我们在认识外部世界时,会提取一些关键要素,形成一种模式,赋予这些模式一些特征,然后将外部事物与这个模式进行对比,如果发现符合这一模式,就会认为具有相应的特征。


说人话:比如我们会把农村长大的,小时候受过苦的孩子归为一类,并且赋予他们“勤奋能吃苦”的特征,一旦发现某个人是农村长大小时候吃过苦头的,那么就会认为他“勤奋能吃苦”。


原型思维并没有特别的不妥,不断对问题进行总结,找到规律和趋势,本来是很好的思维习惯。但是另外一种愚蠢因素的存在,让这种总结变得非常不可靠,这种愚蠢因素就是“证实偏差(Confirmatory Bias)”


证实偏差说简单点,就是只看自己想看的,只听自己想听的,只找能够证明自己某种信念或判断的证据,而忽视所有相反的证据。比如某人接触过2个四川人,发现他们非常喜欢打麻将,所以Ta得出了个结论“四川人都喜欢打麻将”。然后在之后的生活中,他就会特别留意打麻将的四川人,并且用他们来强化自己的结论。这种强化的结果就是刻板印象,就是一种忽视个体特征的归纳总结!


以上两者都来自人类的遗传,或者说是所有人不可避免的思考方式。但是人的神圣之处,就在于人可以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,人可以矫正补足自己的短处。所以真正导致愚蠢的原因,在于第三个因素,即后天的懒惰不思考。
比如大家通常觉得广西人都比较矮,山东人都比较高,从统计意义上讲,的确可能存在这样的规律,但是统计规律并非个案规律:依然有很多广西人比山东人高,很多山东人比广西人矮。把个案当规律,或者把规律放到个案身上,是愚蠢而导致偏见的根本原因。

 

 

这样混淆个案与规律的偏见,在识人的领域还有非常之多:比如是否喜欢社交就善于影响?是否自我挑战就乐于竞争?是否关注结果就忽视规律?是否富有勇气就铁石心肠?……要去除这些偏见,我们就不能把人归结为简单的“原型”,而是应该从更加丰富的角度去理解人!


3.Everything DISC?
所以DISC、PDP、OPS、MBTI、RTC(RtCatch)这些按照类型来划分人的性格的工具,并非是认识人(包括自己)的终极水平,而只是最初级的水平!这些把人划分类型的做法,对于那些尚且看不到人和人的区别,并且不想投入太多时间精力去理解人性的人来讲,的确是不错的入门级选项。但是如果认为所有人的特点,都可以通过这些简单类型来界定,那一定是彻头彻脑的谎言!


比如DISC中的D型人(或者PDP中的老虎型),测评报告解读通常具有的特点是:“自我意识强,喜欢高难度的挑战,追求开拓性和创新的做法,喜欢发号施令,但不喜欢被别人干涉或命令,做事果断,意志力强。”


这里的问题就来了:喜欢发号施令者,一定做事果断?追求高难度挑战的人,意志力一定就坚强?或者喜欢创新的是就真的不喜欢被别人干涉?很明显这些特征是相互独立的,如果要对人有深刻的认识,就需要对所有这些特征进行单独的评估,而不是杂糅在一起分成简单的类别。


尤其是对于组织中的各级管理者,招聘、人才管理或组织发展从业者,使用这些工具来评价人,是有极大风险的:这种类别划分的方式,让你看不到相同类型的人的不同之处,忽视那些人和人之间的真正差异,无法在人和岗位之间的做出真正有效的判断。


没有什么测评工具是万能的,作为最简单的人格类型理论,那就更非是万能的!所以Everything DISC?应该是Something DISC。那些还在使用DISC等人格类型工具来招聘、盘点、选拔的愚蠢做法,应当赶紧被终止,不要用这么不科学的东西来决定他人的职业前途!


关于人格类型理论与特质理论的对比,参考阅读:OPQ/Hogan/PDP/MBTI/CPI/WPD等的本质区别


4.识人有方
如何去除偏见,如何形成正确的认识,无外乎三个步骤:
第一步:建立更加精细的、全面的了解人的框架,也就是清晰地看到人是由哪些丰富的特征组成,这些特征肯定不是4项,也不是8项或者16项,应该要更多。
第二步:清晰理解这些特征之间的关联,即不同特征之间的关系,包括规律性的总结,和“反常”的个案,既看到规律又看到不符合规律的个案,才是全面的思维。
第三步:采取有效的手段,获取对于这些特征的判断,其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对象的伪装,以及个人的偏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