禾思大咖说|中国企业人才盘点观察

导言:最近10年以来,人才盘点逐渐从头部企业走向千家万户,如果哪家企业不重视人才的管理,尤其是对人才的分类管理,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一家管理先进的组织,也不能充分展示自己区别于竞争对手的核心优势。


当前整个社会转型发展的背景下,以人才盘点为关键的人才管理工作,其重要性不言自明。但是就整个社会的人才管理能力而言,还有很大的可提升空间,人才资源的配置和打造,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
我们在过去接触了大量企业的人才管理实践,也帮助很多企业优化了他们的人才管理体系,这其中作为承前启后的关键,大家在人才盘点部分的操作,尤其值得观察、总结并分享,以期更多的企业可以把人的价值发挥好,为组织和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。

01

观察:中国企业人才盘点的五个阶段


对人才盘点的实践,目前大部分企业的操作,可以分成五个阶段:
阶段一:“人才什么?什么盘点?人什么点?”
阶段二:“我们也有做人才盘点,我们用的是九宫格”
阶段三:“我们给全员做了360,做到了数据驱动的人才管理”
阶段四:“我们采取了较为体系的方法对后备队伍和关键人群进行了盘点”
阶段五:“每年我们都会开展自下而上的由全部管理者参加的人才盘点”


阶段一的组织对人才盘点的工作尚无清晰的认识和了解。而阶段二的组织最容易获取的认识就是“九宫格”,只要把人都放到格子里,就算是完成了工作。阶段三组织开始认识到标准、方法和数据的重要性,但并未真正把握做好这件事情的关键。阶段四的企业会用一些较为体系的方法,比如用“在线测评+述能会”来有效地盘点人才。到阶段五的企业少之又少,这些企业已经把人才管理工作融入到组织经营管理之中。

02

总结:中国企业人才盘点中常见的问题


处在前四个阶段的组织,在开展人才盘点中,常常会表现出如下常见的一些问题:
只依赖测评
用在线测评、调研的结果,来替代人才的决策和判断,准确度无法达到预期,所以会摇摆在“测评万能”和“测评无用”之间;
标准不清晰
评价人才的标准过于简化,要么是人才标准无法反应组织或岗位的要求,要么就是只有能力的定义却没有能力的尺度,无法清晰量化;
业务没关联
有的组织会用一些案例分析、小组面试、行政能力测试等方法来评价人才,至于这些人在工作中是如何行动,评价结果如何影响绩效,则毫无洞察。
信息无交流
也有的组织会组建人才管理委员会,但过度追求“形式公正”而非“结果有效”,由评委各自打分后求均值,看似公平,实则“缺乏交流,责任扩散,信息不对称”;
不注重发展
还有的组织会把盘点当成是组织对员工的刺探,盘点就只是评价,不顾员工感受,不关注人才的发展,令员工觉得很神秘,也会失去群众基础;
能力未内化
这是最常见的问题,在盘点中不把人才管理能力的内化当成关键成功要素,不把内部各级管理者的人才管理能力提升作为重点,即便是年年都做人才盘点,也不可能塑造出组织的核心竞争优势。

 

03

分享:中国企业做好人才盘点的关键


基于对众多组织在人才盘点工作中的观察和总结,我们分享五个做好人才盘点的关键要素,以及基于这些要素在人才盘点中可以有的一些行动设计:

准确可靠:对内部人才的评价,相比较于对外招聘,有更高的准确度要求,否则就会影响内部氛围。对外招聘人才时,只要招进来的1个人还不错,大家并不知道错误地拒绝了10个候选人中更优秀的9个;但是在内部人才盘点中,10个优秀的人才只要有1个被错误地评判,就会产生极大的不公平感。
领导共识:组织用人不是走流程,而是要洞察人才促进业务发展,因此需要有管理者的识人用人共识。这种共识需要有充分的信息交流,甚至是对人的激烈争辩。所以如果中层干部的盘点高层不参加,基层管理者的盘点中层不参加,盘点结果的价值就等于0。
业务密联:盘点要谈与具体业务相关的事情,要看到人是如何做业务,如何思考和行动的,而不是没有共同语言的让人不懂的专业方法。中国企业的老板们,大部分信奉“眼见为实”,而是不相信所谓第三方权威,所以国外企业常用的评价中心,在国内企业其实没有生存的空间。
发展导向:组织的竞争优势来自于队伍的不断进步,而人才盘点也不应该放弃对人才的发展。从员工的角度讲,参与人才盘点如果等同于“脱光了让医生看,医生却不给诊断报告”,那么他们的内心一定是不满意并且恐慌的。所以盘点不仅要探明人才能力的真相,还应当帮助人才不断进步。
能力内化:人才管理是组织的核心能力,人才盘点的方法、工具、流程,尤其是能力需要内化沉淀。华为的任正非讲“人才不是华为的核心竞争力;对人才进行有效管理的能力,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”。对人才进行有效管理的能力,绝非是HR部门可以一力承担的,而必须要有各级管理者的意识和能力作为支撑才行。

基于这样的关键要素,在人才盘点方案设计时,如下一些行动设计会更有助于组织做好人才盘点:

想要了解更多实践案例,获取满足上述关键的人才盘点方案,请关注禾思咨询公众号,联系我们的顾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