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咖说 |数字化给培养项目设计带来的三个变化

01 数字化给人才培养带来了哪些变化?

我们生活在一个移动互联的时代,每天接收大数据、互联网、知识分发、智能化等海量的信息轰炸。在这个技术不断进步的时代之下,很多人力资源从业者会思考:数字化能够如何应用在我们人才培养的领域,使我们企业的人才培养效果更显著,同时在项目实施环节能够变得更加便捷有效?


很多人把数字化当作一种工具,通过线上教学的便捷形式,解决培训时间、地点、人数限制的问题。但是我发现,这里面有一个核心点被很多人忽视了:数字化不仅仅是一个渠道或者工具,更重要的是数据本身以及数据能够给人才培养带来的改变是什么。人才培养的核心目的是:提升人员的能力水平,以支撑业务和公司更高的要求,把培养变得更加简便或者更加亲民,这不是目标,只是手段。


类比传统的培养项目设计,通常有三个步骤:首先,界定目标人群,并且对他们进行分析;其次,根据分析结果来界定培养主题,即究竟要培养他们什么东西;最后,通过不同的培养形式,使培养主题能够传导到学员,从而促使他们进行能力的提升或者行为的改变。


那么传统的模式和数字化的模式,之间的差异点在哪呢?

02 在目标人群分析上的改变

传统的目标人群分析多采用问卷调研的形式,这种培养需求收集的方式是非常直接的:主要聚焦于学员需要什么,或学员认为我应该被培养什么。好处在于高效、易整合分析;但是不好的地方在没有基于目标人群的特点,或者真实的内在原因进行分析。


举个例子,对于沟通能力的培养。沟通能力是一个很大的概念,包括沟通的技巧、方法、还有从思维上转变。通过传统需求调研的方式,我们是没法界定关于沟通该培养什么的,因为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。这种时候如果只给学员沟通技巧,如沟通五步法。你会发现对一部分人是有效的,但是对另外绝大多数人可能是无效的,这样的话我们培养的效率会变得非常的低。数字化手段的逻辑不再是以需求为核心,是基于大数据来分析人群的特点,把学员群体的优劣势和内在的特质分析出来,从而针对其特质来进行需求的发掘。通过大数据分析,能定位这一群人在沟通上究竟存在哪些问题。原因是那些人比较内向,可能不善于沟通,需要去激发沟通的欲望?还是在某些特定的场景之下面,或者面对某些人的时候,沟通技能不太擅长?也有可能是沟通技巧达到了,但是共情以及换位思考能力不强?通过数字化的手段能够分析出这些人的特点,基于人群的特点去发现需求,针对性更强。

03 在培养主题上的改变

在确定培养主题的时候,如果用传统的需求调研方式,你会发现最后得到的主题都是通用的主题,就像上文提到的沟通五步法——这是一个通用的东西,不具有针对性。基于数字化人才培养的时候,我们会发现:哪一类人确实是方式方法的问题;哪一类人他是内在特质的问题,需要去扭转观念和思维;还有人是另外一个层面的问题……针对这些不同层面的问题去定向解决,有些是思维转变的问题,有些是角色的问题,有些是方式方法的问题,培养的主题会更加具有针对性。

04 在培养方式上的改变

在培养方式上,传统的方式培养主题是通用的,如果要针对固定的人群进行通用的培养,会变成一个固定人群的培养项目。通过数字化模式对目标人群进行分析和培养主题设计后,你会发现每一个学员需要的东西是不一样的,那么培养的时候就会以人为单位来进行培养,每一个人都有个性化的学习地图。制定出个性化的学习地图后,再通过这种智能化和数据化的分发模式,把所需要的学习资源和课程资源给到学员,这样所学的东西都是适合他的,学员不会在其中有感觉到这个好像并不是我需要的。 


数字化对人才培养的改变:在数据的挖掘和整合层面产生了颠覆性改变,不在是以需求为核心、通用性的培养,而是针对性的培养。